通知公告
· 沈阳建筑大学2024-2025学年研究...
·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批调剂拟录...
· 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2批次调...
· 2025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批调剂复...
·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批调剂拟录...
· 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1批次调...
· 2025马克思主义学院复试工作实...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活动背景与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学院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综合素质,搭建展示风采、交流互鉴、锻炼能力的平台,特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讲思政课”比赛。

本次活动旨在:

以赛促学:引导研究生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思政课相关教材,夯实理论功底。

以赛促研:推动研究生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展示风采:展现研究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发现和培养思政课教学后备人才。





活动主题


铸魂育人守初心 理论宣讲担使命


参赛对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承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比赛形式


比赛形式: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为视频展示,初赛视频具体要求如下:

1.视频时长5-10分钟。

2.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观点正确,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内容原创,逻辑清晰:授课内容应为原创或对已有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个性化阐释。课程结构完整,逻辑层次分明。可以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拍摄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也可以课堂录制或抠图录制课程。

4.联系实际,形式创新:避免空泛说教,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点、现实生活,让思政课“活”起来。

5.格式与规格:视频格式:MP4,分辨率:1920×1080或以上。画幅比例:16:9(横屏录制)。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

6.画面质量:画面清晰,对焦准确,主体突出。光线充足、均匀,声音清晰,无杂音、噪音,音量适中、统一,避免声音过小或失真。录制环境简洁、整洁、得体。避免在宿舍、嘈杂的公共场所或背景杂乱的地方录制。鼓励全程或大部分时间脱稿讲授,与镜头进行眼神交流,展现自信和亲和力,切勿低头念稿。

7.后期制作要求:片头时长约3-5秒,内容应包括:课程名称、主讲人信息。片尾可采用简洁的谢幕画面,或直接以授课结束语收尾。整体视频做到剪辑流畅,镜头切换自然,无跳帧、卡顿现象。可插入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片段、PPT幻灯片等素材,以丰富授课画面,如使用以上素材,请确保画面清晰,与主讲人画面切换时机恰当,或采用画中画形式。要求添加字幕,与主讲人语音同步。初赛视频学院具有使用权。

  决赛为现场集中展示15分钟授课。


讲课内容


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重要足迹

2.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故事

3.“平”语近人——从总书记的青春寄语中汲取力量

4.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5.从“红船”到“巨轮”: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密码”

6.星火·薪火·炬火:红色家书里的信仰密码

7.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的创新自信从何而来?

8.校史中的红色印记

9.从校训精神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志愿服务中的价值与收获

11.青春向党,强国有我——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1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的数字素养与责任

13.传承红色基因,点亮理想之灯——从党史中汲取青春力量

14.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这代人的机遇与责任

15.乡土中国与乡村振兴:大学生能做什么?

16.挫折是青春的必修课——在逆境中淬炼生命的韧性

  从以上选题任选其一,内容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观点正确,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鼓励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实际进行讲授,注重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统一。


活动流程


  • 报名与初赛阶段(10月15日—26日)参赛者填写报名表(附件1),于10月26日前将初赛视频和报名表提交至指定邮箱。不可组队参加比赛。

  • 初赛评审(10月26日—28日)

    学院对初赛视频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名单。

  • 决赛前培训(10月28日—31日)

    组织入围决赛的选手进行赛前培训,邀请教师进行教学技巧、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指导。

  • 决赛(11月5日暂定)

    举行现场决赛,选手按抽签顺序进行讲课展示。评审委员会现场评分、专家点评。


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

1.教学内容(40%):

  • 观点正确,理论阐述清晰、准确。(15%)

  • 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逻辑性强。(15%)

  • 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回应现实问题与学生关切。(10%)

2.教学方法与手段(30%):

  • 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10%)

  •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启发性、互动性。(10%)

  • 教学手段运用恰当,PPT等辅助材料设计精美、有效。(10%)

3.教学语言与仪态(20%):

  • 语言规范、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10%)

  • 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精神饱满。(10%)

4.教学效果与特色(10%):

  • 整体教学效果好,富有吸引力。(5%)

  • 教学具有创新性,能形成个人特色。(5%)


奖项设置

学院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联系方式

报名邮箱:luqiuye@sjzu.edu.cn



关闭窗口